作者:Raquel Rosenbloom and Jeanne Batalova
來自中國的移民是美國最大的移民群體之一,但新冠肺炎疫情顛覆了全球移民格局,大大影響了這群人的規模和組成。
儘管2019 年,美國中國移民數量達到近250 萬人的峰值,但2021 年降至240 萬人以下,打破了長期的成長動能。這一下降部分是由於川普政府在疫情初期對來自中國的移民實施的限制,2020 年全年對國際學生和外國工人的簽證規定更加嚴格,以及中國政府一直實施到2022 年底的「零新冠」政策,抑制了來自中國的旅行。數據顯示,近幾個月來中國入境人數增加,但疫情導致的人口損失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逆轉。
華人移民美國的歷史悠久,有時也充滿爭議。 1882 年,美國國會為應對反華情緒和有組織的勞工遊說而通過了《排華法案》,該法案幾乎完全阻止了華工的移民。第二次世界大戰和中國共產黨革命後,中國政府實施的移民管制也限制了華人的流動。
相較之下,1965 年美國取消了對非歐洲移民的限制,改變了移民數量增長的局面,1978 年中國放寬了移民管制,中美關係也得到了改善。 1980 年至1990 年,居住在美國的中國移民數量幾乎翻了一番,到2000 年又增加了一倍(見圖1)。此後,人口持續成長,但速度有所放緩。
儘管近期有所下降,但中國移民仍是美國移民中的第三大來源群體(僅次於墨西哥和印度移民),截至2021 年,占美國4,530 萬移民的5%。
點擊此處閱讀19世紀以來中國移民的歷史。
圖1. 1980 年至2021 年美國華裔移民人口

註:估計數字指的是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的移民。
資料來源:資料來自美國人口普查局2010 年和2021 年美國社區調查(ACS),以及1980 年、1990 年和2000 年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
在美國,香港出生的人口數遠少於中國大陸。 1980 年,美國有8 萬名香港出生的移民,到2000 年,這一數字增加了一倍多,達到約20.4 萬人,到2021 年,這一數字進一步增加到24.8 萬人。如今,在美國240 萬中國移民中,香港出生的移民約佔10%。
中國是美國高等教育外國學生的主要來源國,2021財年,中國公民獲得的雇主擔保H-1B臨時簽證數量位居第二,僅次於印度人。 2021年發放的2,900份移民投資者簽證中,中國公民佔了54%。
根據聯合國人口司2020 年中期估計,美國是全球華人移民的首選目的地,佔居住在中國、香港或澳門以外的860 萬華人的28% 左右。其他熱門目的地包括加拿大(93 萬人)、韓國(803,000 人)、日本(77.6 萬人)、澳洲(76.4 萬人)和新加坡(51.4 萬人)。
點擊此處可查看互動式地圖,展示中國和其他國家的移民在世界各地的定居。
與美國本土出生和外來人口整體相比,華裔移民受教育程度明顯較高,且更有可能擔任管理職。他們也更有可能透過工作獲得合法永久居留權(也稱為綠卡),但不太可能精通英語。
本期聚焦文章使用來自美國人口普查局(最新的2021 年美國社區調查[ACS] 和匯總的2017-21 年ACS 數據)、國土安全部移民統計辦公室、世界銀行和移民政策研究所(MPI) 的數據,提供了有關美國華人移民人口的信息,重點關注其規模、地理分佈和社會經濟特徵。
點擊下面的要點以獲取更多資訊:
大約一半的中國移民居住在兩個州:加州(32%)和紐約州(19%)。 2017-21 年期間,中國移民集中度最高的四個縣分別是加州的洛杉磯縣、紐約州的皇后縣、紐約州的金斯縣和加州的聖克拉拉縣。這四個縣合計占美國中國出生人口總數的26%。
圖2. 2017-21 年中國移民在美國的主要居住州

註:2017-21 年彙總的ACS 資料用於取得人口較少地區的州級統計有效估計值。圖中未顯示阿拉斯加的華人人口,該地區的人口規模較小;如需了解詳情,請訪問移民政策研究所(MPI) 數據中心,獲取可在線獲取的互動式地圖,該地圖顯示了各州和各縣移民的地理分佈。
資料來源:MPI 將美國人口普查局2017-21 年彙總的ACS 資料彙總。
截至2017-21 年,大紐約市、舊金山和洛杉磯都會區是中國移民最多的地區。這三個都會區佔中國移民總數的43%。
圖3. 2017-21 年中國移民在美國居住的主要大都會地區

註:彙總的2017-21 ACS 資料用於取得人口較少地區的大都會統計區層級的統計有效估計值。
資料來源:MPI 將美國人口普查局彙總的2017-21 ACS 資料彙總。
點擊此處可查看互動式地圖,其中標示了中國和其他原籍國移民最集中的大都市地區。
表1. 2017-21 年美國各大都會區中國移民最集中地區

來源:MPI 對美國人口普查局2017-21 年ACS 匯總資料進行匯總。
與美國出生在國外的整體人口相比,中國移民不太可能精通英語,也不太可能在家中說英語。 2021 年,約有57% 的5 歲及以上中國移民報告稱英語能力有限,而出生在國外的總體人口中這一比例為46%。 11% 的中國移民在家中只說英語,而所有移民中這一比例為17%。
註:英語能力有限是指ACS 問卷中表示其英語能力不夠「非常好」的人。
中國移民的中位年齡與整體外國出生人口(47 歲)相同,但高於美國出生人口(37 歲)。 2021 年,華人移民處於工作年齡(18 至64 歲)的可能性略低於整體外國出生人口,但高於本土出生人口(見圖4)。
圖4. 2021 年美國人口年齡分佈(依來源劃分)

注意:數字加起來可能不等於100,因為它們四捨五入為最接近的整數。
資料來源:MPI 對美國人口普查局資料進行匯總,2021 ACS。
中國移民的教育程度往往遠高於整體外國和美國出生人口。 2021 年,52% 的25 歲及以上中國移民至少擁有學士學位,明顯高於整體移民和美國出生的成年人(分別為34% 和35%)。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移民擁有研究生或專業學位的可能性是整體移民的兩倍多:30%,而所有移民為15%,美國出生者為14%。 2017 年至2021 年期間抵達的中國移民中擁有大學學位的比例甚至更高(62%)。
點擊此處查看按原籍國和總體劃分的移民教育程度資料。
這種高教育水準與中國移民進入美國的特定管道有關。許多中國移民以國際大學生或高技能H-1B 臨時工的身份抵達美國(這一途徑通常需要大學學位)。儘管受疫情影響,中國留學生數量下降,但仍是美國最大的留學生輸出國。國際教育協會的數據顯示,2021-22 學年,近29.6 萬名中國學生就讀於美國高等教育機構,占美國94.9 萬名國際學生的31%,佔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 或健康領域國際學生的30%。儘管疫情後國際學生總體人數呈上升趨勢,比2020-21 學年增加了4%,但中國學生人數下降了8%,部分原因是中國的零新冠政策。同時,2021財年有5萬多名中國公民獲得H-1B簽證,佔總受益人數的12%,僅次於印度公民(74%)。
與其他族群相比,華人移民的勞動參與率較低。 2021 年,16 歲及以上的華人移民中有61% 屬於平民勞動力,而所有移民和本土出生人口中這一比例分別為66% 和62%。 60% 的華人移民從事管理、商業、科學和藝術職業,這一比例遠高於整體外國出生人口(37%)和本土出生人口(43%;見圖5)。
圖5. 2021 年美國平民勞動力(16 歲及以上)就業工人按職業和來源劃分

來源:MPI 將美國人口普查局2021 ACS 資料彙總。
2021 年,中國移民的家庭收入中位數高於外國出生人口:為78,000 美元,而移民和本土出生家庭的收入中位數為70,000 美元。
同時,中國移民陷入貧窮的可能性(15%)比整體移民(14%)或美國出生移民(13%)略高。
註:官方貧窮線因家庭規模、組成和戶主年齡而異。美國人口普查局對兩個成年人和兩個孩子的家庭的貧窮線在2021 年為27,480 美元。
2021年,美國的中國移民中有56%的人入籍美國,而所有移民中這一比例為53%。
與整體外國出生者相比,中國移民更有可能是近期抵達美國的:35% 的人是在2010 年或之後抵達美國的(見圖6)。
圖6. 2021 年中國移民和美國所有移民(按抵達時期)

注意:數字加起來可能不等於100,因為它們四捨五入為最接近的整數。
資料來源:MPI 將美國人口普查局2021 年ACS 資料彙總。
2021 財年,中國是新合法永久居民(LPR,也稱為綠卡持有者)的第三大來源國,僅次於墨西哥和印度。在近74 萬名新LPR 中,約有51,000 人(7%)來自中國大陸、香港或澳門。與所有新綠卡持有者相比,中國移民更有可能透過就業偏好獲得綠卡(44% 對比所有LPR 的26%;見圖7)。相較之下,中國移民作為美國公民的直系親屬獲得綠卡的可能性較小(33%,而所有移民的比例為52%)。
由於每個國家每年的名額上限,中國大陸透過就業和家庭擔保管道申請LPR 身分的人數積壓嚴重。截至2022 年12 月,正在處理某些家庭擔保綠卡的中國申請人自2007 年3 月以來一直在排隊,而正在處理某些就業相關申請的中國申請人自2013 年6 月以來一直在排隊。
圖7. 2021 年中國及所有新合法永久居民的移民途徑

註:美國公民的直系親屬:包括美國公民的配偶、未成年子女和父母。 家庭擔保優先:包括美國公民的成年子女和兄弟姊妹以及綠卡持有者的配偶和子女。多元化簽證抽籤是根據1990 年移民法設立的,旨在允許來自移民率較低的國家/地區的移民進入美國。法律規定,每個財政年度總共提供55,000 個多元化簽證名額。出生在中國大陸或香港的個人沒有資格參加DV-2024 抽籤,但來自澳門的個人有資格。百分比加起來可能不等於100,因為它們已被四捨五入到最接近的整數。
來源:MPI 對國土安全部(DHS) 資料進行匯總,“表10D:按入境大類和出生地區及國家劃分的獲得合法永久居民身份的人員:2021 財政年度”,於2022 年9 月26 日更新, 可在線獲取。
儘管大多數在美中國移民都是合法居留,但根據移民政策研究所(MPI)的估計,截至2019年,約有39萬人是非法移民,占美國1,100萬非法移民的4%左右。
點擊此處 查看互動地圖,其中顯示了MPI 對來自中國和其他主要來源國的非法移民數量和地理分佈(按州和縣)的估計。 點擊此處 查看MPI 全國、大多數州和主要縣的非法移民人口統計。
截至2022 年9 月30 日,來自中國或香港的640 名移民參加了童年入境暫緩遣返(DACA) 計劃,佔589,660 名DACA 受益人總數的一小部分。 DACA 為兒時入境且符合該計劃教育和其他資格標準的非法移民提供臨時驅逐救濟和工作許可。
點擊此處 請參閱DACA 受益人的主要原籍國及其在美國居住的州。
與外國出生人口整體相比,華人移民擁有私人醫療保險的可能性較高,而與美國出生人口相比,擁有公共醫療保險計劃的可能性較小(見圖8)。與其他群體相比,中國移民沒有醫療保險的可能性較小。
圖8. 2021 年中國移民、所有移民和美國出生者的健康保險覆蓋率

註:由於人們可能擁有不只一種保險,因此按保險類型劃分的份額總和可能大於100。
資料來源:MPI 對美國人口普查局資料進行匯總,2021 ACS。
根據MPI 對美國人口普查局2021 年ACS 資料的匯總,美國華人僑民約有540 萬人,他們出生在中國、香港或澳門,或自稱擁有中國血統或種族。華人僑民是美國第九大僑民群體。
點擊此處 查看2021 年美國前35 個僑民群體的估計數字。
從2000 年代中期到疫情爆發期間,透過正規管道匯往中國的匯款雖然有所波動,但成長迅速,然後在2020 年和2021 年急劇下降。 2021 年,中國、香港和澳門收到的正規匯款約為535 億美元,較2019 年688 億美元的高點下降了22%。 2021 年,匯款佔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 的不到0.3%。
圖9. 1990 年至2021 年中國年度匯款流入量

註:2021 年數據代表世界銀行估計數。
資料來源:MPI 根據世界銀行全球移民與發展知識夥伴關係(KNOMAD) 的數據匯總,“匯款流入”,2022 年5 月更新, 可在線獲取。
點擊此處 可查看中國與其他國家每年收發匯款的互動式圖表。
來源
Knapp, Anthony。 2019 年。淨國際移民預計將在本十年降至最低水準。美國人口普查局,2019 年12 月20 日。可在線獲取。
Gibson, Campbell J. 和Kay Jung。 2006 年。 《美國外國出生人口歷史普查統計:1850-2000 年》。工作文件第81 號,美國人口普查局,華盛頓特區,2006 年2 月。 可上網查閱。
國際教育協會(IIE)。 Nd 國際學生:皆為原籍地。瀏覽日期:2022 年12 月27 日。 可在線獲取。
—。按原籍劃分的Nd 研究領域。瀏覽日期:2022 年12 月27 日。可在線獲取。
移民與發展知識夥伴關係(KNOMAD)/世界銀行集團。 2022 年。匯款流入。 2022 年5 月更新。 可在線獲取。
聯合國人口司。按目的地和原籍國劃分的國際移民總數。瀏覽日期:2022 年12 月30 日。 可在線獲取。
美國人口普查局。 2022 年。 2021 年美國社區調查。訪問自Steven Ruggles、Katie Genadek、Ronald Goeken、Josiah Grover 和Matthew Sobek。綜合公共使用微觀資料系列:版本7.0 [資料集]。明尼阿波利斯:明尼蘇達大學。 可在線獲取。
—。 Nd 2021 美國社區調查—進階搜尋。瀏覽日期:2022 年12 月17 日。 可在線獲取。
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USCIS)。 2022 年。 H -1B 特殊職業工人的特徵:2021 財政年度向國會提交的年度報告。華盛頓特區:USCIS。可在線獲取。
—。 2022. 截至2022 年9 月30 日按出生國家/地區劃分的DACA 受益人活躍人數。華盛頓特區:USCIS。 可在線獲取。
美國國土安全部(DHS) 移民統計辦公室。 Nd 2021 移民統計年鑑。瀏覽日期:2023 年1 月3 日。可在線獲取。
美國國務院。簽證辦公室第2021 財政年度報告,表V(第3 部分)簽發的移民簽證和受數字限制的身份調整(按外國收費國):第3 部分(就業第五和總數,總計)。瀏覽日期:2023 年1 月4 日。可在線獲取。